
唱片号:413 337-2(原版:274 100-2)
出版商:德意志唱片公司
出版年:1990
SPARS:DDD
推荐度:5/5

唱片号:9031-74448-2
出版商:TELDEC公司
出版年:1991
SPARS:DDD
推荐度:4/5
《帕西法尔》是瓦格纳写的最后一部歌剧,也是他从构思到首演跨越时间最长的一部歌剧。瓦格纳一生没有写过纯宗教音乐,比如弥撒曲或是安魂曲,而我个人认为《帕西法尔》要属他所有作品当中最具宗教意味的作品。该剧自德国诗人爱芬巴赫(Wolfram von Eschenbach)的叙事诗改编,其中融入了哥特(Gothic)/亚瑟王(King Arthur)骑士时代神话传说,基督教教义里耶稣受难,甚至佛教教义里转世轮回赎罪的理论。剧情以圣杯(Holy Grail)与圣矛(Holy Spear)为中心展开[1],在长达四个多小时的演出里矛盾冲突并不多,甚至会给人有拖沓的感觉。而留给听友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贯穿全剧的无休止符的音乐(continuous melody)[2]里重复出现的基本主题(grundthema)和与之相呼应的数个概念主旋律(leitmotif)[3]。这些旋律动机与剧情以及剧中人物随剧情发展的状态水乳交融,让我们充分体验到什么是瓦氏所为之一生不但努力追求,与他的时代其他意大利和法国歌剧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乐剧(music drama):一种全方位的艺术作品(Gesamtkunstwerk)[4]。
![]() |
1882年拜罗伊特艺术节剧场布置 |
对于一个两百多年前的历史人物,我不想在自己浅显的研究之后就妄加评论(或许我会在以后两篇博客里从某几个角度谈一下)。但作为一个爱乐者,如果只是由于一个杰出的艺术作品过于有非议而不去欣赏和理解,未免太幼稚了,况且作为一个个人,我们也不必象某些大公司那样为瓦氏有争议的生平而避嫌不提[8]。下面就《帕西法尔》的主旋律,剧中c人物和上面推荐的唱片稍作分析,同时希望爱好歌剧的朋友给予指正。
*主旋律*
主旋律(leitmotif)在瓦氏之前以被用于歌剧中,而瓦格纳是将这种音乐表现形式确立为创作乐剧中至关重要地位的第一个歌剧作曲家。后来研究《帕西法尔》的学者从这个乐剧里归纳出数十个主旋律[8]。有的明显,有的晦涩。而作为一个瓦氏歌剧的业余爱好者,我觉得我们最起码要知道其中三个最重要的主旋律。这些在乐剧地序曲(Prelude,德文:Vorspiel)里出现,又在乐剧中不断地出现,是我们理解这个作品总体脉络的基础。瓦氏自己说过:“the prelude contains all he needs and it like cloud-layers that keep separating and combining again”[9]。1. 乐剧整体的基本主题(grundthema),有的资料也把这个乐句称为“圣歌”动机(Motive of the Sacrament)[10],或是“最后的晚餐”(Holy supper)动机:
2. 圣杯(Holy Grail)主题:
3. 信念(Faith)主题:
*剧中主演人物*
1. 帕西法尔(Parsifal)*类似“宁采臣”+“张无忌”+“山瑞果果”[14]*
作为这出乐剧的主人公,他是正义,基督教和纯血的象征,起了整个圣杯骑士传统里至关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同时是剧中得到救赎的人物之一。帕西法尔是加姆莱特(Gamuret)和海瑟蕾德(Herzeleide)的孩子,是瓦格纳早先写的乐剧《罗恩格林》里主人公罗恩格林(Lohengrin)的父亲。他起初是一个傻子,但在被孔德里(Kundry)亲吻以后顿悟,并杀死科灵索(Klingsor),夺回圣矛,治愈安佛塔斯(Amfortas),并成为护卫圣杯的新首领骑士。
2. 安佛塔斯(Amfortas)*比来比去比不上,中国文化里的君主没有这么窝囊的*
他是提图莱尔(Titurel)的儿子,是保卫圣杯骑士的王者,但因为抵不住孔德里的色诱,丢失圣矛给科灵索,并被科灵索用圣矛刺中躯干,伤口始终无法痊愈,伤痛令他速求一死。由于帕西法尔的出现,帮助他得到救赎。
3. 格纳曼斯(Gurnemanz)*类似失去战斗力的老燕赤侠之流*
老一辈圣杯的守护骑士,但眼看整个骑士团体受到孔德里和科灵索的威胁心急如焚,期待一个新的圣杯骑士降临。剧中,格纳曼斯又充当一个非常重要的“旁白”式的角色,由于乐剧在故事高潮时展开,发生故事的来龙去脉由格纳曼斯的歌词逐渐表达出来。由于最终,他等到了他一直盼望的新的领袖,从广义上说他心里的苦痛也得到了救赎。
4. 科灵索(Klingsor)*可与“千年树妖”一比*
邪恶,贪婪,邪教的象征。他为找到圣杯,不息“自宫”(Yes, you hear me),并用巫术掌控孔德里成功色诱安佛塔斯,得到圣矛,并企图色诱帕西法尔,最后惨遭失败,得不到救赎。
5. 孔德里(Kundry)*噢巴桑级“聂小倩”*
由于嘲笑耶稣受难,成为不死不活的“老妖怪”。被科灵索掌控,色诱安佛塔斯得逞。而她的吻却让帕西法尔顿悟,从一傻摇身一变成为一哥,战败科灵索。由于她的色诱没有在帕西法尔身上得逞,她身上的魔咒也获得解脱,安详死去,得到超生和救赎。
5. 孔德里(Kundry)*噢巴桑级“聂小倩”*
由于嘲笑耶稣受难,成为不死不活的“老妖怪”。被科灵索掌控,色诱安佛塔斯得逞。而她的吻却让帕西法尔顿悟,从一傻摇身一变成为一哥,战败科灵索。由于她的色诱没有在帕西法尔身上得逞,她身上的魔咒也获得解脱,安详死去,得到超生和救赎。
所以整出乐剧到结束主要剧中人物除科灵索外都得到了救赎,剧中最后的合唱:
(英义)
Highest miracle of salvation!(最高的救恩奇迹啊!)
Redemption to the Redeemer!(救赎者的救赎!)
*唱片评荐*
不光从演出阵容上还是从音乐制作上,迄今没有一个《帕西法尔》的录音版本可与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的相媲美。但是为满足那些所谓“Karajan Hater”,这里提供了一个替代版本。录音只稍后一年,当时还不到半百,正值中年气盛的巴伦博伊姆为我们奉献了一出更具戏剧冲突的《帕西法尔》,而由于沃尔特劳德.梅尔(Waltraud Meier)演唱的孔德里也使我不断想把这套唱片翻出来聆听。[1] 关于《帕西法尔》的剧情介绍网络上比比皆是,而笔者发现最精炼的当属大都会歌剧院(Metropolitan Opera)的宣传资料(http://www.fathomevents.com/Media/Default/EventMedia/Parsifal%20HD%20Synopsis-1.pdf), New York, 2013. 其他的参考可以下载网上免费电子书(参看注脚[10])。
[2] Apel, 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 p.513, Harvard Press, Cambridge, 2003.
[3] Apel, 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 p.468, Harvard Press, Cambridge, 2003.
[4] Wagner, R., Ellis, W. A. (trans.), Richard Wagner's Prose Works: The Art-Work of Future, p.196, London 1895.
[5] Nietzsche, F. The Portable Nietzsche,p.675, Viking Penguin Press, New York, 1954
[6] http://www.telegraph.co.uk/culture/music/classicalmusic/8659814/Hitler-and-Wagner.html
[7] http://en.wikipedia.org/wiki/Hermann_Levi
[8] 某互联网公司的公司(我这里不想点名),其商标会为纪念某个重要历史艺术家诞辰而推出特别图标,但据可靠内部消息,该公司将不在瓦格纳诞辰当日推出瓦氏图标,但会在十月威尔第诞辰当日推出威氏图标。
[9] http://www.monsalvat.no/motiftop.htm
[10] Kobbe, G. Wagner's Life and Works: Vol. II, p.181, Schirmer, New York 1896
[11] 降A大调因为有四个降调,是所有大调中降调较多的,所以给人的感觉是平稳的和谐美,值得一提的, 降A大调也是肖邦最喜欢用的调
[12] 降A大调和C小调有自然的联系,贝多芬著名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的慢板乐章就是降A大调
[13] http://www.monsalvat.no/prelact1.htm
[14]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流行的新加坡电视连续剧《天涯同命鸟》中角色(http://www.tudou.com/plcover/xctqUmUBX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